首页 直播带货文章正文

怎么在小红书推广 :当初我们为什么上网?——天涯游三年记[已扎口]

直播带货 2022年07月09日 03:18 525 admin

用微软中文打出 shangwang 这几个字母,跳出的第一个词是“伤亡”,仿佛预示着在网络上也有敲鼓鸣金,旌旗乱舞,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鏖战。我想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九……的人上网不是为了打仗来的,虽然有句老话说“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如果封哪位为“网上英雄”,恐怕也不太硬气。

  这是题外话。

   我上网很晚,大约是在2000年,是我家小女先嚷嚷要在家里上网,这以前她经常在大学附近的网吧上网。于是买了一个“猫”——汉民族的语言很有趣,坐在电脑前,握在手里的是“鼠标”,连接网络的是“猫”,可见我们对于矛盾体的共存有着深刻而形象的认识。当时那个猫连接网络时很慢,先要吱吱吱地叫一会儿——发出的声音明明是鼠语,可是,那的确就是一只猫在叫!

   2000年我没有进入任何一个bbs,上网主要是小女的事,我只是偶尔在网上看新闻,也可以说我进入的第一个网站的第一个板块是搜狐新闻。这一年我的主要活动是照顾生病的二老,有空就用电脑写我的一段回忆,这段回忆几经修改几经尝试,于前年有选择地贴在了天涯,这就是我进入网络论坛并且发言的基本目的 —— 讲讲过去的事情。

   第二年,我被一个朋友请去为她的老公打工,这是一个做网络和宽带建设的公司,每位员工都配备一台电脑,打开电脑,两个小小的电脑图形很快就出现在屏幕下方,网络自动连接,比我家那只“猫”可是快得多了!给我的电脑首先是为了做电子表格以及写一些公文报告,很快,有关的政府部门一个接一个地要求网上作业了,迄今为止,在我打工的这个城区,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网络连接,恐怕寸步难行呢。方便是推广的先决条件,公司的每一个人,从老板(被称作大猫)开始,无不抓住所有的闲暇上网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老家伙们在网上打牌,小家伙们则打仗,女孩子们在QQ或msn上聊天,有些人互传下载的电影和歌曲,还有很多人一进屋先打开股票行情图,像我这样跑到bbs来观光游览并且发展到闲扯的不算多。

   最初我也在网上玩过麻将,有一次参加到一桌里开始麻雀战,手气好很快小和一把,这时下面的一个什么留言板出现了一句话:xxx,你好啊,你打得不错嘛。这是某一方来闲扯了。我的回话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对方又来了:你很酷啊!这次我的回答是关闭走人。打牌就打牌,瞎扯什么?七搭八搭的。以后再没有上网游戏过。

   我开始进入了搜狐论坛,那是一个至今令我怀念的论坛,那里的板块,如“搜狐星空”、“围炉夜话”,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和温馨的人文气息,令人难忘。我从未在那里注册,只是充当游客,那个时候,游客也可以发言,但是我基本不说话,因为有很多名人大家把文章贴在那里或让人转载,他们针砭时弊,关注社会,我感觉看这些文章就把我的空余时间占满了,那时候我的工作也比现在繁重多了,根本没时间写东西。2000年写的回忆还在家里的电脑上存着,我曾经给一位官员朋友看过,他说写得很好,但是这个话题是禁区,不然应该拿出去发表。既然是禁区,暂时我也没有想过到哪个论坛上去贴出。

   2003年春天,我们陷入某种无可名状的恐惧和忧虑中,我对桌的小姑娘两次被封锁在家里,所有的事物都靠我一个人完成,我几乎一天都没有停止上班,每天带着大口罩和墨镜坐在空空荡荡的公共汽车里,在办公室一个人带着忧郁的心情埋头于各种纸张中,每天中午在搜狐论坛看文章,临下班时到搜狐的首页看看当天的疫情,论坛上天南海北的网友们的发言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支撑,所以我感谢网络。

   我唯一的一次以游客身份发言是关于如何看待街头乞丐和社会救助的问题,我的意思是对我们当前的救助机制有看法,不认同,后来我在天涯的关天给散人的第一个跟帖好像也是告诉他,如果再有捐赠事务一定通知我,我愿意尽绵薄之力。

   2004年春天,搜狐论坛被当局实施了一场卓有成效的手术,手术后的论坛,今天的搜狐bbs,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小资论坛,风花雪夜,星象奇谈,美容美食,情感纠纷,内容倒是五彩缤纷了,可是,基本上看不见充满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文章;而且,每一个拥有搜狐邮箱的人都自动被注册,只要在bbs登陆栏内登入邮箱户名和密码即可登陆论坛,结果就是我发现我的搜狐邮箱内每天都会充斥着垃圾邮件,三天不登陆垃圾件多达几十封,由于公司没有工作邮箱,这个邮箱也是我和有关部门的相应人员联系的渠道,我还不想更换,只好每天打开邮箱清理垃圾。

   虽然我在搜狐的那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看见过群殴,我还是告别它了。

   借玛特的一句话用用:“人有言说、交流的需求,文字就是言说的相对固化的形式,言语会随风飘散,文字却会沉淀下来,成为书写者独有的一份财富。”

   后半句难说,比如网上诟骂甚至下三路的文字如果沉淀下来,会变成财富吗?

   只说前半句,的确,人都有说话的需求。我那过世的婆母在世时总喜欢絮絮叨叨地说古论今,她有很多有趣的言辞,比如“鸡一嘴鸭一嘴”,每当看见电视剧里吵吵闹闹时往往就发表一句精辟的评论:看这鹅争鸡斗的!在她老人家的眼里,这类妇姑勃奚蜗角之争大约都属于鸡鸭之争,至多掺进来一只鹅。她是个家庭妇女,生前大部分时间一个人在家操持家务,上班族们回来了,她就开始絮叨,后来我发现那些上班族们都是心不在焉地听着,没有谁是认真的,原因是老母亲的这些絮叨他们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出于敬和爱,谁也不打断她的絮叨,真是孝子贤孙。有一次她对我说,“三个代表”我已经记住两个了,还有一个我就是记不住呢!我一听差点没晕过去,很惭愧地说,妈,您真伟大,还学习什么代表?不好意思,那三块表我一块都没有搞清楚。

   这些都是废话,随便说说舒缓舒缓大家的情绪,也可以说都是水,后面的废话也很多,恐怕很多人不耐烦看下去,那也只好抱歉了。

   下面说正经的。

   在搜狐论坛做边性手术之前,我也曾通过搜狐连接到其他一些论坛,比如小名鼎鼎的先锋网,真名网,北国之春。先锋论坛是个很有趣的论坛,那里有一个“三表家族”,以“三表弟”和“三表姐”为首,后续的ID有“三表叔”、“三表婶”、“三表大爷”、“戴三块表”、“三个表带”,还有一个ID干脆就是一幅图,三块表,那些五彩缤纷的表带被我鉴定为斯沃其装饰表。以三表家族为首的小小先锋论坛基本上没有群殴现象,但是经常被封,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至牺牲。那里经常有贴图,都是新闻照片集,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方方面面,我记得印象最深的是女囚临行前的照片。我把这些照片集都直接另存在文档里,后来才知道蠢啊,因为没有存到“图片”里,先锋论坛被封后,我的图片一个个消失了。

   当然,大名鼎鼎的天涯关天茶舍已经是久仰了(闲闲书话那时还没有注意到),我发现那里很热闹,不但有很多好文章可看,也经常吵架,起名为茶舍,也可以叫做茶馆,那时我学会了一句话:“板砖横飞,瓦砾遍地”, 可真是一间茶馆!因为习惯了搜狐的环境,我在其他网站都是简单溜一眼,在搜狐都不注册不发言,更没有想到其他地方做一位网友了。

   2004年春天,搜狐已经不可留了,而我的业务开始稀疏,但是每天照常到班,一个人呆在一间屋里守着一部电脑,公务之余除了看书,我还干什么呢,上网吧。

   我到关天茶舍去看看,突然发现这里也在做手术!而且我的一位朋友还告诉我他在关天的ID因为一个签名事件被封锁了。但是天涯显然和搜狐不一样,搜狐论坛在手术刀面前很乖,迅速地就变性了,天涯好象不成,那些茶客们彪悍的很,不屈不挠地抗争,我很佩服。因此我决定到这里来试试水的深浅。我在关天茶舍的第一个跟帖是跟在什么文章后面?我已经忘记了。当时我觉得这篇文章写得不错,比较中庸,但是后面的跟帖有点文不对题的指责,看起来貌似对人不对文,我就说了一句为什么不能仔细看完人家的文章意思再说话呢?下面很快上来一句:楼上的少和稀泥!吓得我赶紧溜走,很长时间都没有再说话。

   后来大约是五、六月里,我看见了前身汉武帝的一篇说钱钟书的帖子,后面有很多跟帖的大意都是:写得很好(或者说不错),但是你不配! 这样的思路令我非常奇怪,既然说人家写得好,何来不配之说?难道一个人说点什么还得先做一个配与不配的鉴定不成?这种“什么人配说话什么人不配说话”的语气虽然出自年轻一代,但是我却很熟悉啊!我写了一个稍长的跟帖支持前身汉武帝。

   我曾在北国之春网站下载了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当时还没有时间看,准备留着慢慢看,对于张中晓的了解来自一篇登载在《书屋》上的胡风之女张晓风的文章——我见过胡风的夫人和女儿。谁知老妇我的电脑操作技术真是大大地差,某天一不留神居然把下载的书删了,而且顺便还把我和朋友的通信给删了,那里有很多我的回忆。 那个时候,张中晓的书脱销,再版还没有出来,我很生气。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了孟庆德先生(以示感谢)的“读张中晓的《无梦楼随笔》的随笔”,那已经是之三了,为了从头看起,我把前面的之一、之二全翻出来,一条一条地读,也经常跟帖说说自己的想法。

   这是我在2004年的大部分网上活动,那时我还不想写东西,我天天想的就是什么时候,找个什么地方能贴出我的文革回忆。

   我的第一个主帖原本是想给前身汉武帝做跟帖的,那时和汉武帝聊上了天,他到书话我也跟着来书话了。我发现这里真是个好地方,有恁多得好帖子,恁多的才子才女。我记得那时看了雍容的文章,暗地里佩服得不得了,佩服得不敢回帖,北京人讲话怕露怯。

   一次和前身汉武帝聊起了日本文学,他说没看过《原氏物语》也没有时间看,让我“不妨介绍介绍”,就这一点来说,我认为这位自称汉武大帝的年轻人虽然狂傲,但是并不虚骄。因为那本书很长,我写起来也搞得很长,就做一个主帖发出去了。过了几天,发现得了一个小红脸,心里有点美滋滋,想老妇我很久很久不写作文了,偶一写出还受到了表扬。后来我也知道,其实这是对新发帖者的鼓励。有一天,有一个MM说我了,她说我的文章缺少灵性,我想她说得也对,江山代有人才出,像我这样的老朽要是还表现的灵动活泼像小转转似的,估计不太对头。我对她说,你的批评有道理,但是我恐怕无法上进了。于是她又说,我现在有点喜欢你了。嗯?如此和一位MM友好相处还不错呵!

   我越来越喜欢上网的一个原因是总想知道现在的后生们的所知所想,我不喜欢停留在自己那一代的氛围里,因为我们那一代人其实很不幸,从小受着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教育,既不如上一代英勇顽强,信念坚定;又比不上下一代聪明睿智,见多识广,真是不成器的一代。别看这一代人正在执掌国家命脉,也许糟糕的就在于这一点。

   现在说说我上网最主要的目的。

   我总是试图寻找一个地方把我的文革回忆贴出去,在这一点上,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基本上是没有功名利禄之求,因为求也求不到。起因也是一件家里的轶事。

   当我女儿上中学后,我开始经常把文革中的一些糗事讲给她听,就像说评书一样,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说到当年某地大辩论的场景,我家小女狂笑不已,笑弯了腰趴在桌上抬不起身,幸亏当时嘴里没有饭粒,否则还不呛死?我又是捶背又是揉胸地把她抢救过来,她止住笑以后说了一句:你们那时怎么这样啊!

   我明白了,我们那时是个什么样子,后代不了解,我们那时为什么那样,他们也不明白。

   回过头来说,我们的上一代,我们真的了解吗?有许多帖子或者跟帖里对49年以前的战争和工农革命持偏激态度,不是偏到极左边就是偏到极右边,不是和着教科书的调子颂圣,就是全盘贬低一片咒骂,原因都在于历史的原形我们不甚知道,我们所知道的基本上来自于公开的出版物,而公开的内容一旦被否定了某一点,往往在一些青年哪里就变成全面否定,这也难怪他们,谁让你过去全盘肯定呢。

   历史断代了。

   我决定整理我的回忆,然后试探着到哪个比较安静的网站贴出。我也不想谈理论,在大部分信息封闭的情况下,非要说自己的分析比别人正确恐怕底气不足,我就讲点故事,希望后人能够不忘前事之鉴,我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后来人自然会做出比较正确的分析,问题只在于信息公开。

   (这个话题暂停,再说我就要挨砸了。我给两句话,看谁能猜出说的是什么,我给他红包,以先到为准:柳园黄沙浴血日,将逃兵散溃败时。)

发表评论

备案号:川ICP备66666666号 网站地图收录 字幕条短视频